
甲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
(列上19:9,11-13;咏85:9,10,11-14;罗9:1-5;玛14:22-33)
今天弥撒所选的三篇圣经,有个共同的主题,就是教导我们在危急关头,要呼求天主。
1.很多时候,危急关头,我们都没有呼求天主。
今天的福音中记载:门徒们的小船遇上了逆风,风势很强、波涛汹涌,小船颠簸不定,此时正是深夜,小船离岸已远,进退两难,真是到了危急关头!可是此时,门徒们也没有呼求天主。(参玛14:22-25)
门徒们的小船也犹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,我们所生活的尘世也常被比喻为“海洋”,人生中的疾苦灾殃也如海中的风浪。很多时候,当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尘世中的“风浪”时,只是慌乱惊怕,却没有向天主呼求。
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当人处于危急关头且已无能为力时,还不呼求天主,真是糊涂,其结果要么是在苦难中难以自拔,要么是在无奈惊怕中丧亡。如果只是肉身死亡,还有希望;如果因为不呼求天主,连灵魂也丢失了,那就是永远的悲哀!
2.福音藉着伯多禄启示我们危急关头要呼求天主。
夜里四更时分,耶稣向门徒们走来,可是门徒们还以为耶稣是妖怪,更加惊怕!耶稣连忙安慰他们:“放心,是我,不要怕”。(参玛14:25-27)
听到耶稣的话后,伯多禄马上回应:“主,如果是你,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,到你那里吧!”耶稣回答:“来吧!”伯多禄于是跳入海中,要在水面步行到耶稣跟前,但他一见风势很强,又害怕起来,人就开始往海里下沉,于是大叫:“主,救我吧!”(参玛14:28-30)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,带他一起上船。他们一上了船,风浪就平息了。(参玛14:31-32)
伯多禄的做法也许有些鲁莽,耶稣还批评他是“小信德的人”,责怪他“为什么怀疑”(参玛14:31),但福音也藉着他启示我们:危急关头要呼求天主。耶稣基督就是天主子(参玛14:33),就是天主(参罗9:5);呼求基督,也就是呼求天主。“卑微的人一呼号,上主立刻俯允”(咏34:7),一般来说,呼求天主,天主就必拯救。
3.读经一藉着厄里亚先知启示我们:危急关头要呼求天主。
《列王纪》第十八和十九章记载:厄里亚先知的时代,以色列的信仰氛围非常差,很多人敬拜巴耳邪神,厄里亚先知为了证明天主才是真神,就在加尔默耳山与四百五十个巴耳的先知们“斗法”。在天主的助佑下,他战胜了信奉巴耳的先知们,并把他们都杀死了。
为此,厄里亚先知也遭到了敬拜“巴耳”的依则贝耳皇后的追杀。厄里亚当时也处于危机关头,用他对天主的话讲就是:“我为祢忧心如焚,因为以色列子民背弃了祢的盟约,毁坏了祢的祭坛,刀斩了祢的先知,只剩下了我一个,他们还要夺取我的性命!”(列上19:10,14)
为躲避依则贝耳的报复,厄里亚急忙起身逃亡,来到天主的山曷勒布山。虽然他没有像伯多禄那样呼喊:“主,救我啊”,但是他的行动本身在表达着内心深处对天主的呼求。于是天主在细弱的微风中会见了,为他指点迷津、排忧解难。(参列上19:12-18)
4.读经二保禄启示我们要常常祈祷、呼求天主。
保禄宗徒为了传教救灵,遇到很多危险,吃了很多的苦(参格后11:23-28)。“读经二”中有一句保禄的原话:“我的忧愁极大,我心中不断的痛苦”(罗9:2),有些痛苦已到了“非人力所能忍受的”地步,使他和他的同伴们“甚至连活的希望也没有了”(参格后1:8)。尽管如此,为了福传万邦、拯救人灵,他都“甘心情愿”,默默承受,无怨无悔。
保禄之所以能如此坚强,因为他是个不断祈祷的人(参罗1:9;弟后1:3),在祈祷中,他向天主呼求;在祈祷中,他与天主相逢,天主为他指点迷津,并作他危难中的坚强后盾。因此,在每一个危急关头,他都临危不惧、处惊不乱。
祈祷:全能仁慈的天主,求你常启迪我们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感谢赞美祢,在狂风巨浪的日子里投靠呼求祢!愿祢为我们和更多的人指引人生方向,愿祢作我们和更多的人的“力量和盾牌”!因主耶稣基督之名,求祢俯听我们的祈祷。阿们。